院校规模及录取率解析(北美)
“老师,我们那边有个培训班说有七成的机会可以送我去TUD,你们有多少啊?”
“XXX机构那边说他们的学生申哈佛成功率40%,隔壁一家告诉我他们39%,真的假的啊?”
我这两年时常被学生问起这种问题,一开始的时候觉得清华的学生都不敢这么夸口,但问的人多了,有时候我甚至恍惚觉得是真的。
这让我想起我2013年刚从美国结束工作回上海之后,满城贴的都是各种P2P理财小广告传单,我住的虹口老区就更是重灾区了,年化收益低于12%的小传单都被大爷大妈们嫌弃的丢掉。当时我很惊讶的问你们不知道美国那边最厉害的投资产品也差不多就只在年景好的时候才有这个收益率吗?他们一脸笑:咱们上海的经济哪是美国能比的?
后来P2P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每一位即将开始申请的同学都应该对自己的目标院校们有清晰的认知,学校各个项目要招多少人?我如果申请的话会有多大的概率可以拿到offer?但很可惜即便我们的时代知识服务已经越来越高效,获取有效数据来做出理智的判断却丝毫没有变得更加容易。总有学生或是家长和我们说,“你们不要给我看这么多复杂的东西我不想看,你就告诉我结论是怎样就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于自身的预期在一片真真假假的杂乱数据之中会显得茫然无措。
今天我们来系统性的以2020Fall这一级的全员统计来带大家详细看看各个学校的录取到底有多难。在我们简陋的官方网站上,同学们也可以查到过往11年之中每位同学的情况记录作为核校(SA年鉴:http://www.studioalpha.cn/plus/list.php?tid=6)。美国区今年的SA统计数据已经出炉,我们传统的“一个都不能少”栏目也将在下周与大家见面。在这个栏目中你将可以看到每位同学具体的申请状态,来自哪里,成绩如何,拿到了哪些学校的录取,奖学金状态,老师给予的评价是怎么样的等等。同时我们也观测到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数据,SA在过往十余年中签约学生最终Gap或者放弃申请的比率一直稳定在7%-9%,但在去年这一年中却几乎翻倍,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应该是受疫情影响,比如德系院校,澳洲院校与一部分英国院校比较迟的申请者由于截止日期在疫情爆发之后几乎就直接扑街。美系院校的申请本身普遍应该受影响不大,但Gap比例也在出现小幅上升,原因未知,所以即便在SA招生人数与19Fall相仿的前提下,实际我们现阶段统计到的申请者,也就是数据样本大约是353位,比去年19Fall 398人低了11%。话不多说我们来看数据吧,有统计就会有误差,但是我们的误差皆不会超过5%。
涉及院校
美国地区
- Harvard
- Columbia
- Upenn
- Cornell
- UC Berkeley
- WUSTL
- UMich
- UCLA
- CMU
- RISD
- UVA
- USC
- Yale
- MIT
- Princeton
加拿大地区
- UToronto
*以下录取分析数据图中,内圈百分比为不含waitlist的人均录取数、申请人数、录取结果;外圈为四种学生背景下的录取结果、含waitlist的人均录取数以及不含waitlist的人均录取数;全球招生规模主要为大家整理了各校较为热门的项目。
哈佛大学
Harvard
基本上由于GSD、Columbia、Upenn等几所东海岸名校是建筑、景观、城市设计专业的大众情人,所以综合各校招生规模,在华地区的录取发放比例约为1:3:5,或者1:2.5:4这样。也就是说,在都申请了这些学校的情况下,平均4-5位拿到Upenn录取的同学会有一位收到GSD的幸运儿。详细的数据分析请参考我们往期文档:都说去GSD不容易,那么到底有多难呢?
哈佛大学的录取中,SA同学们共拿下27个录取加6个Waitlist,其中包含了两位在SA短期学习的同学,和往年表现相仿,哈佛大学在大陆地区招生人数中的约50%为SA学生,非大陆地区占比则不可知。从录取的项目结构变化来看,今年MLA景观类型的项目发在中国范围内的打破了以往的所有记录,MArch建筑类项目相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往年中国学生的录取热门MAUD项目被大规模削减,相比于去年超过50%的MAUD入学学生是华人,这些华人又大多数来自大陆地区,今年预计其比例会小很多很多。从数据统计来看,GSD往年大陆本科以及非大陆本科录取比例非常接近,但今年比重很明显向海外倾斜,事实上今年哈佛英语教学海外本科的录取率还要略高一些,因为我们在计算时将西交利物浦这类合作教学的项目也算入了非大陆本科中。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的建筑与城设Post Professional项目仍然是录取大户, SA同学们在建筑、城规、历史保护、房地产以及非常罕见的策展方向即MS.CCCP都有很棒的斩获,我们共收获了89个录取,创历年新高!统计结果显示哥大录取难度并不小,这些项目的综合录取率低于50%。值得关注的是,哥大今年发了是往年数倍的Waitlist,可能是考虑到疫情影响下的不确定性,也以多发Waitlist的方式来降低项目的超发率、提升offer价值的新策略。
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宾夕法尼亚大学允许申请多个项目,SA也鼓励同学们错峰发挥优势,提前让大家了解到本领域内不同细分方向的项目,并结合自己作品类型及兴趣点进行投递。本年度的104枚录取数已经是我们连续第三年破百了,要说明的是,这其中的统计包含了部分个人获得两个offer的录取数据。你会发现,宾大老八校的人均录取数甚至低于双非院校,我们在文末处对其中原因做了分析。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康奈尔大学我们所收获的21枚录取在建筑、景观、规划、房地产、历史保护项目均有分布,一半同学有奖学金,另有一位同学获得了较为特别的MSc Matter Design Computation的录取。康奈尔大学招生规模小导致看起来门槛很高,录取率紧追哈佛。同时,双非同学的录取率高于其他背景的同学也是个有意思的点,其原因我们在文末处有分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作为很多同学心中的白月光,伯克利只会属于那些高效且自律、能在十二月中就做好一版作品集的人!今年我们在伯克利的录取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突破30人,不禁感慨SA “后浪”的时间规划和执行能力越来越强。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一直受限于地理位置与部分同学擦肩而过,但该校过硬的教育质量和奖学金仍然不断吸引着大批中国学生,今年学校的一大变革是通过增加夏季学期,将2.5年项目压缩成2年完成。我们今年在该校也斩获了高录取率理想成绩的同时,还收获了数枚全额奖学金。
密歇根大学
UMich
公立常青藤密歇根大学由于口碑和国际综合排名优异,也是很多同学的必选校,并且由于项目规模较大,对中国学生的录取也一直很稳定。密大的优势更在于给不同背景学生就读硕士项目学制的灵活性,五年建筑本科也能选择professional M.Arch的硕士项目,不必非得post professional一年出炉;三年海外本科如果作品集足够优秀,也可只读两年而非必须三四年。密大项目非常全面,景观城设规划建筑研究等,还有多种双学位选择。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虽然项目类别不多,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类项目中国学生的申请人数永远都排在北美院校的前列,洛杉矶的确是大家的梦想之地。该校的录取率在各类别背景的同学中差距不大,大多都在70%以上,这是因为Supra Studio大师班项目对于学生的作品集中体现的设计方面的积累和潜力更为看重。而大多数海外本科的同学们只能申请的M.Arch项目录取较难,即便如此,60%的录取率仍是令人欣慰的!
卡内基梅隆大学
CMU
卡内基梅隆的建筑硕士和城市设计硕士并不如该校交互项目或本科建筑项目那么突出,招生规模有限总体申请人数很少。所以录取率并不能像其他一些院校那样清晰地显示规律,海外本科100%不具有参考价值,因为只有1人申请并录取,这所学校无疑是块申请洼地。
罗德岛设计学院
RISD
罗德岛设计学院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个特别的选择,没有综合排名可参考,申请这所院校完全是出于对于该校艺术气质的向往,想体验完全不同于理工科学校的氛围。罗德岛的语言考试成绩门槛较低,背景无优势的同学也敢于去尝试,但该校录取率并不高,与密歇根近似。
弗吉尼亚大学
UVA
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率可能也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这所低调的公立院校在录取筛选中对中国学生并不宽松。分院校背景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老八校的优势较大,海外本科的数字由于申请该校人数太少可参考性不大,而双非的录取率明显低很多应该是由于更多人敢于投递该校申请的缘故。
南加州大学
USC
南加大是SA众多优秀同学的保底选择之一,我们老八校和国外本科的同学在该校的录取率也达到了90%以上,985/211的录取率略低,敢于尝试该校的双非背景的同学较其他院校在数目上也有提升,但录取率差距很大,可见USC评审中的院校背景和英语成绩的权重较大。USC的就读体验还是非常棒的,学校的校友资源、老师在洛杉矶的资源都能够给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许多机会。
* 以下耶鲁、麻省理工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我们并没有统计人均录取数,这是因为本身这三所学校每年的招生政策并不稳定,申请人数相对哈佛大学也不算多,录取数也并未超过十枚,无法统计出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比率。在此,我们只播报录取和waitlist数。
耶鲁大学
Yale
耶鲁大学每年对于中国招生都有很大的人数变动,今年竞争非常激烈,与去年相比,耶鲁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比例同样在减少,更青睐海外本科尤其美本同学,即便如此我们今年还是拿下了4个录取和4个Waitlist,在逆境中这样的成绩更显可贵。
麻省理工学院
MIT
麻省理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比哈佛难太多了,项目规模小是主要原因,SA学员本届共收获4个录取以及1个Waitlist,在M.Arch和SMArchS项目均有分布,且有一位同学奖学金高达4w美金每年。同时,你会发现申请麻省理工的非大陆本科学生很少,这是因为麻省理工几乎是美国院校中唯一一个无法免除英语授课本科英语的院校。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愿意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机会再去考一次英语。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该学校每年全世界仅招收二十几个人,这是我们连续第二年再次有同学拿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了,并且与往年类似,录取的同学背景均为海外本科。
多伦多大学
UToronto
作为加拿大首屈一指的顶尖院校,多伦多大学无论在综排和专业排名上都并不逊色于美国院校,并且对中国学生也非常友好。SA同学们今年在多大申请获得的结果可谓非常震撼,总体录取率高达96%,如果不考虑双非院校同学,录取率更高达100%。这其中应有20Fall是该校建院的大年,但也不能否认本届同学们的实力。
在今年以及过往2年内美国区的录取中,我们观测到了大陆本科学生在申请中的诸多变化,有的学校正在越来越欢迎大陆的学生(宾大录取数连续第三年破百),有的学校正在走向相反的方向(哈佛GSD本年度对大陆招生骤减约40%)。到更精细的解析来看,不同类型的大陆学校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在2016年-2017年间,美国顶尖院校如GSD对清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发放的录取数已经超过了对其他大陆院校的总和。但在特别是近两年的申请之中,我们越来越多的观测到美国院校对于大陆招生的扁平化,很多后起之秀的985/211院校在北美顶尖院校的录取率上逐渐追上甚至赶超老八校,这也许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对此我们专门询问了多位建筑院校曾经参与过近两年招生的老师,有多个学校提及在招生中学院会将中国学生的申请根据背景类型来进行划分人群,在保证招生ethnicity 种族比例平衡的前提下将录取者的本科院校尽可能的差异化。所以根据我们上述的大数据统计看来,实际上985/211的学生甚至双非本科学生由于来自更多元化的学校背景,在录取大多数顶尖院校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相比老八校学生的劣势,甚至出现双非学生名校录取率局部高于老八校的奇观。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双非学生由于很多在语言考试成绩上通过率更低,所以即便我们多方鼓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不敢报考更高难度的北美知名院校的,申请英国澳洲以及美国中等排名的人数比例会更高,而在UMich、USC、UVA这些相对更容易,但对本科背景以及语言基础有更高要求的学校之中,数据表明他们相比985/211,以及老八校的同学暂时还有一定距离。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观察到了,非大陆本科申请北美名校在很多情况下会更难而不是更容易,这又是什么情况?好像和身边的很多case带来的印象是不符的。
在这里我们来解答一下,在非大陆地区,很多学校建筑本科都不是5年制的BArch学位。比如英国澳洲普遍是3年本科(Bath、Edinburgh等是四年),香港地区是4年本科,美国本土是4年和5年都有。为了执业考证的需求,很多非大陆3-4年本科的学生申请北美地区的硕士项目时会选择MArch First Professional,但对于北美本土原住民来说,这无疑是他们的刚需。所以很多名校的First Professional项目难度都要高于Post Professional,越是排名高地域好的这种难度差距会越大。Columbia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典型,纵使我们该校的录取人数已经接近百位,但非大陆本科的学生想要申请其First Professional也是相当困难,因为你在对抗的是很多美国年轻人的New York Dream。我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看到非大陆本科的学生所面对的“逆信息差”一部分也是源自不同背景境遇下高度割裂的认知差异。